沈渺传承于后世的不要脸发言险些将这个时代颇有气性的匠人们气得当场与她断交。
最后她不得不软声软语,与他们细细商量。最终以六十八贯成交三间砖瓦房,她还要管这群工人一日两顿水饭,要干饭,否则吃不饱,干活也不利索。
在古代营造房子,有“五行八作”之分,但皆以木匠为尊。木匠在这时要兼任建筑师和设计师,负责出画样、烫样,还要指导施工。因此杨老汉精神抖擞,背上曲尺与墨斗,领着徒弟们到沈渺家中量地,跟沈渺确定好了就在原来烧毁的屋子基础上
造。
在原主的记忆中,这三间房的面积其实都不小,且很方正。以前一间是父母与湘姐儿住,一间是济哥儿的,另一间便是她的。里头的陈设也都差不多,床榻桌椅斗柜衣箱等等。如今她想把三间房都改成套间,以花橱为隔断,都分出小客厅与卧室
来。济哥儿那间外头一半便可以做成书房,隔断后面则是日常起居的卧室,这样又有了隐私,又有了读书的地方。
另外三间房的卧室部分,沈渺想让杨老汉如后世一般,在墙体上直接用砖石砌一个涵盖梳妆台面的落地组合衣柜来??里头用木杆、隔断分割不同衣物叠放的区域。这样衣物就不用总是叠放在衣箱里,压得皱巴巴的,每次拿出来穿都要用茶壶底
熨烫,还容易被虫子蛀坏。
后世的衣柜多好啊,如果专门要找人打一套木质衣橱,造价绝不便宜。但直接用砖头在墙体上砌,便能剩下不少木料钱,粉上?子,只用装衣柜门和门框就行了。
三间房外头都要设防雨的地台与前廊,铺砖加高房屋地面,铺设雨渠,防潮防虫。
院子里的西角再帮她免费挖个小小的水池,边上垒上碎石块,再铺一条石板小路与前廊相连。顺带么......东边墙角那块地,也帮她垦了,用木栅栏围起来,日后她要种些瓜果蔬菜。菜园子边上再顺带帮她砌个砖头的鸡窝、狗窝。
沈渺本来还想让杨老汉师徒再免费给她打个葡萄架或是帮她在院子里打木桩立个晾衣杆,但迫于杨老汉越听越青白的脸色,她还是作罢了。遗憾地叹了口气:罢了,别把这好好的老实匠人给气死了,回头她上哪儿再找一个这样好脾气、手艺又
还不错的木匠合作………………
经过小摊车和家中的门窗两次合作,使用下来,灶房门和院门都造得很结实,又严丝合缝,沈渺对杨老汉的技艺便十分认同,也对杨老汉的为人有了一些底儿。找装修公司,最怕那等偷奸耍滑的,到时候欺负你不懂行,以次充好,造出来的房
子是个次品,那就遭了。
因此装修这事儿,首要便得考察人品和技术,最后才是价格。
杨老汉不善言辞,报价也不高,先前给沈渺打门窗的用料都很扎实。
这回,她才能放心找他。
沈渺与杨老汉直说了一个来时辰,喝光了一整壶茶,最后杨老汉抹了抹头上的冷汗:“那便如此定下了。回去我便画了图样来,明儿顺带把你定的车给你推来。”
说完,立刻便带着徒弟逃了,生怕沈渺又冒出什么“顺带”的事儿来。
这沈娘子伶牙俐齿,不仅极会杀价,还会哄人,一口一个“您简直是杨鲁班啊!”、“满汴京,我只属意您的手艺”、“您便宜点儿,回头我还要给您介绍活计呢!”、“便宜不了,那得送点什么才行,我可是您的老主顾了,可不许这样三瓜俩枣地打发
我。
他被绕得稀里糊涂,最后介绍来的活计没见着,白送倒贴的活计倒没少!
杨老汉想着浑身都抖了抖,被徒弟架着跑得愈发快了。
隔日,图样和小餐车都让沈渺很满意,当即便拍了板,找了兴国寺的僧人当中人,与杨老汉及其他匠人一同画押按了手印,立定好了工期、钱款与房屋图样等等细则,沈渺便当着中人的面数出四十贯钱给了杨老汉,他要拿这钱去采买木材、石
材、还要烧瓦、烧砖。
沈家造房大业便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顾家是头一个发觉这事儿的。
顾婶娘前两日有些咳嗽,吃了两贴药,在屋子里歇了一整日,没出门。
今儿早起便听见对面轰隆隆地响,人声嘈杂鼎沸,号子声嘹亮。开门一看,沈家的后院门敞开着,用木板搭了个斜坡,两个健壮的力工肩上扛着粗麻绳,正在拖拽柱础石。
之后,还有两个力工挑着两担砂石,也进了门。往后还有运泥浆的、石块的,络绎不绝。
顾婶娘惊讶不已:沈家这是要盖房子了?
她驻足看了会子,发现其他邻居也出来了,不一会儿都围在沈家门口探头探脑,后来被个脸皱得像老树根的木匠驱赶了:“起开!别围着了,这有啥好看的,等会要滚木头了!要是伤着了,概不负责!”
顾婶娘认得,这是金梁桥对面的杨家木匠,她家的桌椅板凳也是杨家打的,便好奇地凑上前去:“杨老汉,沈家这是要起屋子呢?"
“这不明摆着么?"
一旁的李婶娘听见了,倒吸了一口凉气,凑上前来问顾婶娘:“这沈大姐儿才回来半月,便挣够了起房屋的钱了?你瞧瞧,里头堆了那么多砖,还是盖瓦房呢!她哪来的钱?”
-->>
33、摆摊日常